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些制度的政治保障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改革第1年 |
改革第5年 |
改革第10年 |
改革第14年 |
|
人均GDP |
||||
中国(1978-1992) |
100 |
121 |
178 |
191 |
越南(1986-1999) |
100 |
110 |
149 |
179 |
俄罗斯(1990-2003) |
100 |
65 |
61 |
75 |
东欧各国(1990-2003) |
100 |
87 |
106 |
116 |
人类发展指数 |
||||
中国(1978-1992) |
100 |
106 |
114 |
117 |
越南(1986-1999) |
100 |
107 |
116 |
123 |
俄罗斯(1990-2003) |
100 |
95 |
96 |
97 |
东欧各国(1990-2003) |
100 |
93 |
96 |
99 |
材料二 苏联将军们在私下交谈时也对集体农庄制度提出了抨击,比如,1946 年12月,瓦·尼·戈尔多夫上将对自己的副职菲·特·雷巴利琴科少将说,使他改变对生活的看法的原因是:"自从我被选为代表后就断送了自己,我的不幸就在这里。当上代表后我走了不少地方,见到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如果今天取消集体农庄,明天就会秩序井然,就会出现市场,就会什么都有",雷巴利琴科少将则回应说:"集体农庄的粮食被搞走了,什么也不剩,连种子也吃光了...人们期待斯大林完蛋,集体农庄完蛋。"
1946 年2 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中指出:"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苏维埃社会制度是比任何一种非苏维埃社会制度更优越的社会组织形式。"他还用回忆的方式对党内曾经反对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政策的人继续给予批判:这些人"一贯把党拉向后退,千方百计想把它拉到'通常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去"
材料三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经历的第三次大考。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是第一次历史性大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第二次历史性大考。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决定》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三道大题。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数据的差异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人关于“集体农庄制度”2种不同的态度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些意义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历史性大考”中通过了“考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做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前苏联]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巅峰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连年征战的巨大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性权力的计划”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基本观点,说明学者的政治立场对史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作者对克伦威尔“策划‘取而代之’”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取而代之”的措施。(7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材料二图表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2)整理并叙述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指什么?该模式引发的危机为何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
会议 |
与会女性比例 |
1949年 |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
10.4%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1.9% |
1959年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3%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