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 |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
C.农民可以高价赎买份地 | D.农民成为商品 |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
C.显示朝廷的威严 |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
B.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很发达 |
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 |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 B.宰相制度 | C.宦官集团 | D.胡惟庸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