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突破 |
|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
| C.“否定或摧残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
| D.造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宋朝之所以重要,也在于它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宋代出现的理论和技术发明
| A.反映出中央政府对科学理论研究的关注 | B.体现出古代科技的重分析轻综合的特征 |
| C.对后来欧洲社会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重理论轻实用的特征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太简”,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支离”。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 A.发明本心 | B.格物致知 |
| C.知行合一 | D.致良知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仁政和法治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道家学说的是
| A.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冯友兰) |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
|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任继愈) |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