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突破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C.“否定或摧残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C.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清朝某著作中谈到:“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提出“理即气之理,而后天为理之义始成”,有力地批判了“理在气先”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观点。这部著作应该是()。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船山遗书》 D.《四洲志》

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

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
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