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C.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社会大动荡,其中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 | 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
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 D.反法西斯斗争兴起 |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数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材料表明劳合·乔治担忧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 B.对德国的过分削弱会激起新的民族矛盾 |
C.民族自决的提议会使德国东山再起 | D.众多小国政权的不稳定 |
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出现了飞机、飞艇、毒气弹、坦克等新式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
A.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 B.使英、德分别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
C.大大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 D.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