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谨而质朴、细腻而含蓄。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发展 | B.程朱理学的盛行 |
C.专制集权的强化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 B.隋唐 | C.北宋 | D.南宋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 B.焚书坑儒 | C.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 |
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