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社:祭社神),平为宰(宰:主持人),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独:怎么)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嫉:憎恶,恼恨
B.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让:责备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谢: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如:比得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陈孺子之为宰杳不知其所之也
B.君居其位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朝而问右丞相勃曰耳得之而为声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陈平伪听之                ②陈平欲让勃尊位  
③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④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⑤君独不素教我对              ⑥绛侯谢病请免相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平素怎么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


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陈 平 笑 曰 君 居 其 位 不 知 其 任 邪 且 陛 下 即 问 长 安  中 盗 贼 数 君 欲 强 对 邪 于 是 绛 侯 自 知 其 能 不 如 平 远 矣

翻译
(1)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2)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
D.侣鱼虾而友麋鹿友:友好

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韵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B.又置新斛旧加大视:比照。
C.信钩考属:隶属。
D.论者之韪:认为……正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洪武中戍河间,家焉 ②击沛公于坐
B.①隶太仆如故②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C.①信瑾居中节制② 失去所,不知
D.①信欲有为,阻于圭连② 劳苦功高如此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吏民敬服,皆称其能。后转宋州刺史,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及从征吐谷浑,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诸将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平壤城。玄感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以讨护儿为名,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遂南渡河,从乱者如市。众至十余万。洛父老竞致牛酒。玄感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遂进逼都城。
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之项羽。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玄军日蹙,粮又尽,乃悉众决战。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追兵遂至,玄感一日三败。独与十余骑窜林木间,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隋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脔(luán):把肉切成小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必知之介:同“芥”,细小的事
B.自非立边裔效:功勋
C.平壤城趣:奔赴
D.论者之项羽方:刚直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玄感以国家大义为重的一组是
①遂与诸弟潜谋废帝②庶得执鞭行阵③欲令帝所军众饥馁
④富贵无所求也⑤所当者莫不震慑⑥我不能受人戮辱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玄感政绩卓越,仕途顺利。做郢州刺史时狠抓吏治,了解下情,颇受到吏民敬服,因而袭爵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B.杨玄感深谋远虑,机智果敢。他起兵早有预谋,早想扬名天下。在黎阳督办运粮时,他故意滞留粮食,又伪称来护儿谋反,毅然聚众起兵。
C.杨玄感善抓时机,体察民情。他利用督运的机会和天下思乱的民情,以救百姓之命的名义当众誓师,宣布起兵,受到民众的响应。
D.杨玄感勇猛刚烈,结局悲惨。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让弟弟杀死自己。死后尸身陈列三天又被碎割焚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
(2)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备疑不渡 陈:列阵
B.故计远近为留稽:延误
C.蜀兵大至,淮击之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民夷绥:安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欲依水为陈拒之昔禹会诸侯涂山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德是以自知免防风之诛也
溥天同庆卿最留迟淮辄先使人推问亲理
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夜果攻阳遂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兆尹王公震,字威远。曾祖景贤,初自燕南徙任县,遂占籍于邢,今邢台人。祖罍,宣德间,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谪戍滦州数岁,病思归。子整上疏代父。整戍又二十八年,始赦还。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弘治癸丑进士,观政大理,授户部主事,奉使部送犒军银于西夏。后又使云中,至阳和堡,为虏围,公皆率众守御,虏以解去。
迁员外郎,尚书韩文,瑾陷下狱,罚赎二千石。公率僚捐三年俸,赎韩尚书得出。庚午,川、湖盗刘烈起,猖獗甚。上命兵部尚书洪钟讨之。洪尚书奏公知兵,请以为郧阳守。迄平寇,甚得郧阳力。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戮小张虎,余党全活甚众,颍川人感其德,立祠祀之。
嘉靖初,升河南左布政。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省诸官寺狱具银千余两,核江滩芦苇千余顷,以佐赤县里甲费。上书乞骸骨归。
初,公举进士,二亲皆在堂。未几,相继卒,所至扁其居为“永感”。长沙李文正公率馆阁诸公为赋诗,赵郡石文隐公为序。自是每一官,必悲思亲。
公天性纯孝,有厚德。尝在京师,郧人张得才为部从事,病死,妻子贫不能归。公闻之怆然,捐金助其丧还。公既归,所蓄书数千卷,悉辇送郡学,以资学者讲习。家居门,足迹不至公府。今邢州士大夫虽隆贵,门第不改布素,至造官府为耻,子弟敛戢,市无绮纨之游,繇公之化也。嘉靖辛丑,年八十二卒。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京兆尹王公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阳和堡,为虏围通“猝”,突然
B.上书乞骸骨归不久
C.自是每一官贬谪
D.家居门关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占籍于邢,今邢台人 B.公率僚捐三年俸
尚书韩文,瑾陷下狱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
C.迄平寇,甚得郧阳 D.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

赵郡石文隐公为序至造官府为耻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B.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C.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D.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震祖籍燕南,自从曾祖父迁徙到邢台州的任县后,就入籍定居于此,现在已经成为了邢台人。
B.尚书韩文下狱,需要两千石才能赎出,为了营救韩文,王震带领同僚捐出三年俸禄,韩文最终获救。
C.担任从事的张得才病死后,他的夫人没钱回家,在京师的王震听说后很悲伤,于是捐钱帮助她。
D.邢州士大夫虽然地位尊贵,但是门第依旧朴素,子弟都安分守己,街道上没有纨绔子弟游荡,这都得益于王震的教化。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① 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
② 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震“有厚德”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试题。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惟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②路马:天子所乘之马。③谯:责备。 ④内史庆:万石君少子,内史是官职,即京兆尹,掌治京师。⑤建:万石君长子,担任郎中令。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姓名
B.万石君必下车趋:小步快走
C.里中长老皆走匿: 避开
D.庆以数马毕,举手曰策:马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能从我乎?②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①不言齐国大治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郡国②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万石君的姊姊被封为美人,他自己被封为中涓之官,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因积累功劳已升到太中大夫,他没有学问,但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B孝景帝末年,万石君拿着上大夫的待遇,告老回家。皇上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万石君家,他一定跪拜伏地而吃,就如同在皇上面前一样。
C万石君后来做了齐国的国相,齐国上下都敬慕他们的家风,所以不用发布政令齐国就非常安定,人们就为石庆立了“石相祠”。
D万石君的子孙们都遵守他的教导,居丧时也和他一样悲哀。万石君家因孝顺谨慎而闻名全国,即使是齐鲁的众多儒家学者,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万石君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

(2)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