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市场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
D.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价值所在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 B.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困难 |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如: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的税。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A.抑制贫富分化 | B.稳定金融秩序 | C.保护私有财产 | D.摆脱经济危机 |
《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曼洛夫王朝的战争政策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 |
B.列宁在四月份提出的口号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
C.战争造成的紧张是爆发第二次革命的关键因素 |
D.半年后的第二次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 B.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D.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
近年来,有一封张学良于1945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也。”信中所指的“国事”最有可能是
A.西安谈判 | B.重庆谈判 | C.重庆政协会议 | D.北平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