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
|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
|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
|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13年 |
1921年 |
增长量 |
发展速度% |
年增长率% |
|
| 棉纺业 |
1423 |
9842 |
8419 |
691.64 |
73.95 |
| 面粉业 |
885 |
3257 |
2372 |
368.02 |
33.50 |
| 缫丝业 |
1603 |
2253 |
650 |
140.55 |
5.07 |
| 卷烟业 |
138 |
1680 |
1542 |
1217.39 |
139.67 |
| 水泥业 |
285 |
880 |
595 |
308.77 |
26.10 |
| 火柴业 |
294 |
746 |
452 |
253.74 |
19.22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C.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 |
| 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 |
|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 |
| 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 |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 B.交通工具 |
| C.发型 | D.建筑装饰风格 |
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
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 A.①④ | B.①③ |
| C.②③ | D.②④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 A.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
| 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在军事上和外交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
| C.唐代把州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
| D.“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汉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