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2)A、B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 ___ 。
(3) 用箭头画出图中热力环流。
(4) 若A、B两地位于北半球,则两地之间吹 ___ 风。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7)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和。
(2)根据图18,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之后,喀什于2010年5月成为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喀什位于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新疆最著名的古城。在2011年4月举办的喀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及项目签约会中,签订36个项目。总计37.8亿元。
材料二喀什位置图和喀什番茄收获图
(1)喀什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番茄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是什么?(4分)
(2)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
(3)评价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于喀什经济特区的影响。(4分)
济南市某校“地理社团”在2011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右表中内容。
地点 |
现象 |
分析 |
①和② |
风向不同 |
②风向主要成因是 。 |
③和④ |
地方时 不同 |
大约差小时。 |
⑤和⑥ |
自然带不同 |
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规律。 |
(2)社团成员们调取了①地7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见下表),请写出该时段影响①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
日 期 要 素 |
7月10日 |
7月11日 |
7月12日 |
7月13日 |
天气 |
晴转多云 |
多云转中雨 |
暴雨转中雨 |
多云转晴 |
气温(℃) |
25~34 |
22~29 |
20~23 |
19~27 |
降水量(mm) |
O |
15 |
43 |
O |
风向、风力 |
西南风2级 |
西南转西北风3—4级 |
西北风3—4级 |
偏北风1—2级 |
(3)描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4)苏门答腊岛素有“天然地质灾害的超市”之称,曾多次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要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示意图。
(1)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2)根据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3)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地球”是继哥白尼、伽利略日心说和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认识地球的又一次飞跃。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地球村”代表了电气时代对地球的最高认识,那么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数字地球”是“地球村”在电子时代的升华。在这一升华中,从“模拟”到“数字”是一次突变。“数字地球”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一种技术体系,同时又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它是数字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文化思潮的结晶。“数字地球”是一个居住在因特网上的以“空间智能体”为主要种群的高级生态系统,也即“数字生态系统”。这一“数字生态系统”将在地球生物圈和技术的战略平衡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做到了全天候监控地球,但离控制地球的目标还很远。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
(1)“数字地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前两次飞跃的代表事件是?
(2) 简述“数字地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材料中说“数字地球”是一个科学文化概念,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在濒临失衡的地球上,大自然无情地报复我们,‘数字地球’将有助于人类监控地球。”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