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近年底,有许多网站向网民征集一个字来总结2010的中国,结果“涨”字一马当先。回顾这一年,从“豆你玩”、“蒜你狠”,到“姜你军”、“苹什么”,再到“糖高宗”、“油你涨”,一系列网络热词,形象地把民间对于不断冲高的物价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材料一: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
材料二:目前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一个是物价上涨,一个是房价调控效果。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两大政策侧重:稳增长、保民生。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至“稳健”,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性住房体系”也首次写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是决策层短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蔷薇花总是有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密布,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藉此投入4万亿增加投资,使2008、2009两年经济总量“保8”目标得以实现,但通胀隐患也就此埋下。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发生转变,过去防止经济下滑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现在稳定价格过快上涨成为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尽管经济正在回归正常轨道,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有很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放缓风险。到11月,我国CPI高达5.1%,创下28个月新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只需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敌人”,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转向多元:既要稳增长,又要反通胀,还要调结构。
(1)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大政策侧重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节、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举办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国石油工人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新编京剧《魂系油气田》在成都西南剧院首演,2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深受感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从目前国际市场规模上看,美国、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仅这两个国家就占了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的2/3。在美国,文化产业位居军事之后,是第二大产业,也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
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美国电影在世界上150个国家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的60%。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会教会他们按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近年来,中国先后在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地举办“文化交流年”活动。盛况空前的富有东方艺术魅力的舞龙、舞狮、彩车、现代中国人的迷人风采的精美图片、图书、电视节目……展示着中国的前进步伐……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冰雪、干旱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每当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总是亲临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一次又一次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1)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试结合材料,谈谈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哲学派别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它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