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
| 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
| 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 B.享有高度自治权 |
|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于
①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是1958年某杂志的创刊封面,从中反应出的信息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
| A.农业生产大获丰收 |
|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 C.瞎指挥浮夸风盛行 |
| D.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 B.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
|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D.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全体手工业 |
| 开始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D.1978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