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实验3: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 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 。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 。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
(4)实验3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共有 种基因型。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
Ⅱ.有人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油菜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矮秆植株,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让这株矮秆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现为矮秆。
实验二、将实验一得到自交后代分别作父本和母本与正常油菜杂交,获得F1植株。将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体。在所有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的比例均为3∶1。
实验三、取实验二获得的F2群体中矮杆植株,分别与正常亲本植株、变异亲本植株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1)实验一的目的是 。
(2)根据实验二中F2群体的表现型,能够得出 、 至少两个结论。
(3)实验三是为了 。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在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对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K+和Cl-在细胞内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细胞内含量较低。这一事实表明;
(2)K+和Cl-进入细胞的运转方向是,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和;Na+和Ca2+排出细胞的转运方向是,它们的运输方式属于。
(3)细胞吸收K+和Cl-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成正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5)在人工生态环境下培养实验得知,法囊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活动,使周围溶液的pH有减少的趋势,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下图为蔬菜大棚中测定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
(1)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植物的,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B时和F时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点。
(2)乙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如果将密闭大棚内的光照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后,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H]产量将会,暗反应中____量将会减少。
(3)一般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做遮盖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____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到如下结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请你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下列材料,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以证明这一观点。
实验材料:试管、大烧杯、滴管、温度计、恒温水浴锅、唾液淀粉酶、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谷胱甘肽溶液、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等(所给溶液浓度均适合实验用)。
(1)在下列实验设计方案空格处填写相应的物品、数值(提示:不加的用“-”表示,要加的量都用2mL)和观察溶液变化。假设甲组为对照组。
![]() |
甲 |
乙 |
丙 |
1.唾液淀粉酶 |
2mL |
2mL |
2mL |
2. |
|||
3. |
|||
4. |
2mL |
2mL |
2mL |
5.37℃保温 |
5min |
5min |
5min |
6.斐林试剂 |
2mL |
2mL |
2mL |
7. |
2min |
2min |
2min |
8.观察溶液变化 |
(2)实验分析:
①如果第3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第4步前移到第2步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属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乙图中能够产ATP的场所是______(填标号)。
⑶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甲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甲细胞中会发生[ ] 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⑷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表示该细胞器的标号是____________。
⑸如果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于合成分泌蛋白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该物质合成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______提供。
⑹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对甲、乙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使之呈现_________色,此实验对材料的要求是:甲、乙细胞必须是__________。
⑺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