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料一:国家“十一五”规划重新划定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10个省(市)。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力高。但是1998-2005年东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调减了686.7万公顷,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为影响全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主要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和内蒙的部分,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林木生产基地,但不合理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资料二:中国部分地区行政区示意图
资料三: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2006年)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2006年)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资料四:东部地区各省市农业结构变动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福建 |
山东 |
种植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注“+”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 “●”代表稳定。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在上图中用已有斜线图例描绘出东部地区未描绘省区的范围。
(2)依据资料三,东北地区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 ________(高或低),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黑龙江省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浙江 __________(高或低),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3)资料四中,反映出同一年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 _________(大于或小于)南方;种植业几乎都呈 ______趋势;牧业、渔业大致呈上升趋势;林业变化不大。
(4)A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 ______生态系统。黑龙江农垦局做出不再开垦三江平原荒地的决定,其生态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山脉东西两侧地形区的农业结构应分别以 _________ 业、
业为主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于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明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
(2)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线。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如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有哪些表现?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局部区域图材料2黄土高原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剖面图
材料3:在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极度缺水。当地广泛应用“水窖”这种存蓄雨水的水利设施。通常在田边路旁水流汇集的地方,挖掘瓶状土窖,内壁及底部均有防渗设施,除供人畜饮用外,还可浇灌农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
(1)据图分析形成渭河平原的地质作用
(2)“水窖”能够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怎样影响环境统一变化过程的?
读图下图回答问题。
(1)此时,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E,59°N)的区时为时,该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2)据图判断甲处风向为。
(3)请你在小图画出a→b气压的空间变化曲线。
(4)描述未来几天,b地的天气变化。
(5)比较乙丙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并分析原因。
2007年11月1日,“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专家论坛”在昆明开幕。会上,云南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第三亚欧大陆桥”构想:即以深圳港为起点,昆明为枢纽,经缅、印等21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的荷兰鹿特丹,全长约15000千米,横贯亚欧大陆的 “第三亚欧大陆桥”。此陆运通道将比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要短3000千米左右;时间更是将缩短一半以上。
至此,亚欧大陆上将有三条横贯东西、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大陆桥”。
根据以上资料并读三条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第一亚欧大陆桥在欧洲自东向西穿越的大地形区有、、。
(2)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自然带更替规律是,导致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3)第三亚欧大陆桥从昆明至缅甸段在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4)请简要评价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优势区位因素。
(5)第三亚欧大陆桥建成之后,将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918千米长的河段,可建设25座大中型梯级水电站,试分析上游大力开发水电的原因
(3)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为两年生作物。它们在秋季播种育苗,次年5月收获。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产油率居各地区首位。试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油菜最主要分布地区的原因。
(4)简要说明黄河下游河段近年来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