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吕蒙可能读的书是
| A.《诗》、《书》、《易》、《礼》、《春秋》 |
| B.《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 C.《周易》、《老子》、《庄子》、《孙子》 |
| D.《孙子》、《左传》、《史记》、《汉书》 |
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
|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
|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
1854年,太平天国颁布法令规定:“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一规定旨在
①树立王侯权威②强化尊卑关系③重建等级秩序④建立天王专制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
| 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 | 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 |
| 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 | 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