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变化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年建设期间,诗人笔下经常有“烟囱”的身影,如“彩霞里伊水似凤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这种文学现象反映的时代信息应当是()

A.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B.喜好黑色的时代审美观
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

美国陆军的第75游骑兵团(the 75thRanger Reginment)是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部队。其前身是二战时在缅甸作战的“麦支队”。麦支队队徽上加有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军徽,这一传统延续至今。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该队徽的说法正确的是()

反映了国民政府片面依赖美军 ②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
③体现了美军对入缅中国远征军的认同 ④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下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