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 B.英法火烧圆明园 |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联合清政府镇压义和团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一书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 B.封建社会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度 |
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B.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解社会矛盾 |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 D.可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历史活动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不结盟运动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