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求政治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进行了艰苦的
斗争,但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
|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
|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 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三民主义以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的表现是:
①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③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孙中山临终时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最典型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民主义 | B.新三民主义 | C.三大政策 | D.国民党一大宣言 |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B.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 D.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所说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是指( )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