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强调关注民生,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此观之,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何可言无也?吾故曰,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则知势利之心,亦吾人秉赋之“自然”矣。    
——《李氏(贽)文集》卷一
材料二  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照价收买……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各县之天然富源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指外地资本)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材料四  社会给予他们的委托以及上帝和自然法对各种政体的国家机关的权力所定的界限:第一,它们应当以正式公布的固定法律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宫廷权贵和乡村农夫都一视同仁,不因特殊情况而有所改变。第二,这些法律知识为了人民的福利这一最终目的,此外不应再有其他目的。第三,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决不能对人民的财产课税。第四,(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立法机关既不应该也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其他任何人,也不能把它置于并非人民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政府论》
(1)材料一所述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建国大纲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原文)。(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们是怎样使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的?建国初期,我们又是怎样使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不反对我们的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洛克的主要思想主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近代英国,其经济思想和经济决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其经济发展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些国家,允许它们全体人民经营殖民地贸易。母国人民,得从母国任何港口,与殖民地通商,除了海关的一般证件外,不需要任何特许状。……在这样宽大的政策下,殖民地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售卖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购买欧洲的商品了。……但英国对其殖民地贸易所采用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至于殖民地产物更精致的加工,英商和制造者要自己经营,并请求国会,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使这些制造业不能在殖民地建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并评析该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不仅是实践天赋人权的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与前工业时代,尤其是中古封建社会凭借权力、习俗和经验来操控经济体系完全不同。经济自由主义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英国为例,概括“经济自由主义影响了政府的政策”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不能把英国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只要我的身体条件许可,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我有力量,我就绝不会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着、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撒切尔夫人1975年布莱克浦保守党年会演讲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撒切尔夫人讲话的经济背景,并简述当时的英国政府为防止“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对策。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及其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倾,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主要阶级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右图),画中把“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

材料二 1929年一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材料三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一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2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3)有人认为:材料三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请具体说明。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具备的?
(2)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至少写出三位历史人物及主要贡献)(6分)
(3)两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分别是什么?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4分)
(4)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三个)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本”指什么?“末”指什么?(2分)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如何?
(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1分)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