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及其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倾,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主要阶级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美国是如何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我国政府建立了什么新的经济体制?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表
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
历史事件
1850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
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回答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列举两例英国在这一事件中的重大发明。
(2)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和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中山先生真实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故以有名于世者,中山先生诚中国一人而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对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你又如何理解克伦威尔“对未来则是保守的”?
(2)材料二认为“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的除旧布新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4)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分歧很大,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则是一边倒的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5分)
(3)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3分)
(4)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