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1913年
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材料二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文明的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映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的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的成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表2: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表3: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