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初,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托利党独揽大权,土地贵族实行只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使广大人民,包括工业资产阶级在内,都处于无权地位。……在此期间,西班牙发生的革命(1820年)、希腊革命(1821年)和比利时发生的革命(1830年),都在英国国内引起广泛的同情。特别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国内的改革运动。……惠灵顿公爵倒台后,国王乔治四世任命主张改革的辉格党领导人格雷勋爵组阁。格雷一面派军队镇压工人的罢工和农村的骚动,一面向议会提出改革方案,以缓和国内的强烈不满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3)分析材料三,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现代民主是全体公民参与支配政府,政府对公民负责的政治体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51/0年提议通过的公民权法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雅典政制》,26.4),其效果、或许其目的也是对公民和外邦人的身份进行严格的区分。
——【英】戴维斯:《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在西方国家民主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早期的民主,比如二战以前的民主,基本上就是选举制代议制民主。但是在二战以后,人民发现只选举政府是不够的,还要人民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自己身边的事务。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与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相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何种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的内涵主要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表现形式及其局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3)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实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