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这一建议旨在将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做到使战争像舒曼所说的那样‘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材料说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的直接目的是()
A.消除法德战争的物质基础 | B.促进欧洲国家的联合 |
C.联合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 | D.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 |
西方史学家这样评价苏联的“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虽然与现在由计算机制定的计划相比非常原始,但也有三大卷,达1600页之多,其中包括的表格和统计资料涉及重工业、轻工业、金融、合作社、农业、运输、通讯、劳力、工资、学校、文学、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险等各方面。”这说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B.经济计划制定详尽而具体 |
C.国家统一调配人力和物力 | D.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
2012年7月27日,伦敦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喜剧〈暴风雨〉台词:“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挥洒,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这段话突出的核心思想是 ( )
A.肯定人的思想和力量 | B.上帝是人力量的源泉 |
C.人的生存须学会忍耐 | D.用理性正确对待人生 |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
美国的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叙述:“既然缺乏受过训练的老师,那就只好雇用不够资格但政治上的可靠的人予以替代了。高中毕业生被分配去教初中的现象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过渡时期(1949——1956年) |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
D.新时期(1978——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