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 |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
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 | 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 |
下图的ac、bd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读图做1—2题: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90°W,则c点位于b点的()
A.西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
A.ab<cd="bd=ac" | B.ab=cd<bd=ac |
C.bd="ac>ab<cd" | D.ab>cd>bd=ac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及其郊区土地利用图,该城市位于东经116°,6月22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的空地上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其中布局合理的工厂是( )
A.①处建机修厂 | B.②处建水泥厂 | C.③处建电视机厂 | D.④处建化工厂 |
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该城市的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
②实现农林牧渔各业均衡发展
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
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A.北半球 夏季 | B.北半球 冬季 | C.南半球 冬季 | D.南半球 夏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处在10℃以下 | B.P处在10℃以上 |
C.P处地势低洼 | D.P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
分析某海湾放大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A.两地都是雨热同期 | B.Q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 |
C.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 | D.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P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 | B.地形 | C.交通 | D.资源 |
图中B地所属气候的成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
B.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C.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
D.地形和寒流的影响 |
BP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A.500千米 | B.1000千米 |
C.700千米 | D.900千米 |
图幅范围内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臭氧层空洞 | D.温室效应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