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含Al3+、Fe3+、Ba2+、Ag+的溶液中分别沉淀出Fe3+、Ba2+、Ag+,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A.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 |
B.NaOH溶液、盐酸、稀硫酸 |
C.盐酸、稀硫酸、氨水 |
D.盐酸、氨水、稀硫酸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
D.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
NH3可消除NO的污染,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 → 5N2+6H2O。现有NO与NH3的混合物1 mol充分反应,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 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产生氮气为5.6 L |
B.有0.3 mol NO被氧化 |
C.生成氧化产物2.8 g |
D.原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3 : 2 |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元素代号 |
X |
W |
Y |
Z |
Q |
原子半径(×10-12 m) |
37 |
99 |
66 |
104 |
154 |
主要化合价 |
+1 |
-1、+7 |
-2 |
-2、+6 |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X、Y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高于X、Z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沸点是由于Y非金属性比Z强
D.Y、Q、W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