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
①自非亭干夜分 ②或王命急宣
③属引凄异 ④略无阙处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自非亭/午夜分 |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弗之怠_______(2)走送之_______
(3)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 (4)俟其欣悦_______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 B.弗之怠(指代抄书) |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 D.益慕圣贤之道(的) |
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予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③炯戒④。”
注:①还:(xuón)通“旋”,转身。②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③昭:表明,显示。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君不善学,信乎?②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下面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岁赋其二 | B.向吾不为斯役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便扶向路 |
C.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若为佣耕以其境过清下面加点字的用法与“君将哀而生之乎?”的“生”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 | B.心乐之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忿恚尉 |
赏析甲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甲乙两文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是否具有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用“∕”标出朗读句读。
曰 天 下 无 马 呜 呼 其 真 无 马 耶 其 真 不 知 马 也加点字词解释。
(1)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 策之不以其道()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理解性填空。
《马说》一文运用了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
,全文寄托了作者
的情感。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录毕,走送之(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色愈恭,礼愈至(4)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把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3分)
请再写出一个古人勤奋读书的事例
读了本段,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