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重耳)楚 (      )            (2)楚子飨(      )
(3)若君之灵(     )           (4)其君三舍(     )
翻译句子。
曰:“虽然,何以报我?”
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1)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
(2)石青糝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
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
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
(2)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
(3)无与为乐者 念: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甲】和【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甲】:
【乙】:

曾子杀猪
《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为汝杀彘②。”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③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通“汝”。②彘:读"zhì”,猪。③婴儿:小孩。
下列语句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曾子欲捕彘杀之 B.曾子之妻之市
C.今子欺之 D.其子随之而泣

翻译下面的句子。
妻适市来
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香远②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的“独爱菊”与周敦颐的“爱莲”分别表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谁?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其筋骨劳:(2)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3)虽长大若:(4)於是信视之孰:
用竖线“∣”给下列句子断句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士然后知生忧患
B.劳筋骨常数从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C.出则无敌国外患人多厌之
D.人多厌者众辱

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根据【甲】文的论述,结合【乙】文的叙述、描写,请你猜想一下,韩信将来能否担当大任?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