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阅读(6分,每题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 B.会天大雨(集会,开会)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 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而应曰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B.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乃立为王 |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
D.辍耕之垄上楚人怜之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②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
③故卒不加诛 ()④君子谓括母为仁智()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D.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
阅读《白云亭》一文。(15分)
谒寇莱公①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②,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③,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④,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⑤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⑥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①〔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②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③〔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④〔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⑤〔廨 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⑥〔令〕知县。下文“阙令”中的“令”,同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下临江山 ( )②亭榭之胜 ( )
③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④阙令动辄二三年(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 B.近者热而远者凉 |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D.默而志之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白 云 亭 则 天 下 幽 奇 绝 境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云亭为什么被称为“幽奇绝境”?(4分)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①鼓径进,亟犯②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③。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②犯:碰到。③柁:同“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其始折旋疾徐②惟舟师之是听
③所向莫不如意④遽谢舟师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始折旋疾徐”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B.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
C.坐其中,颓然碧窈 | D.普明日复奏其人 |
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孙晷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选自《晋书﹒孙晷传
【注释】①孙晷(guǐ):人名。②赡:供给,供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恒往来告索 ()(2)须去而出()对画线句子“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晷见到他们回避自己,就闭门不出。 |
B.孙晷见到他们就避起来,很久才出去。 |
C.孙晷见到却避开,等到那人离开才出现。 |
D.孙晷见到他们这样就避开,过了很久才出去。 |
“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百许里 曳屋许许声 | B.任意东西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 D.蝉则千转不穷无穷无尽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读完本文你怎样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