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B【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6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
(2)材料二中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刘坤一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海国图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2)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材料二: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陛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戈多虽然未出场,但他在剧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物,因此评论家们对他提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基本原理?
(2)试述材料二出现的原因。它又导致欧洲文坛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又反映了哪一流派?其创作的主题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材料二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你的认识,指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
(2)结合你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理解,简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