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股份制是一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一次家宴中流露出对当时荷兰像一盘散沙结构的大量中小远洋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相互竞争)情况的担忧,在座的冯纳德尔遂马上提出:可以成立一家国家主持的超大型合作公司,对整个荷兰的远洋贸易领域企业和资源进行整合。……经过初步设计,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东印度公司。……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东。(公司)口号:让东印度公司给你们去赚取全世界的超额财富吧。
——翟山鹰《股份制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的真实来历》
材料二  诺贝尔公司正在同那些受到它的利润吸引而开始制造新的改动型号炸药的外部企业,进行着尖锐的竞争战斗。不久,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它们自己相互掠夺仍然处于自由状态的市场,特别是那些国内生产尚未开始的欧洲以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1873年至1885年间,诺贝尔在巴布的鼓励和支持下,要不断试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取得合作与妥协,……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导致于1886年组成了英德和拉丁两家全面的托拉斯公司(注: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埃里克·伯根格伦《诺贝尔传·第十五章 国际托拉斯的组成》
材料三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即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资金的股份制企业。颇具戏剧性的是,及至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还没有出现。……1992年初,针对股份制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黄泽华《中国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回眸》
材料四  1997年1月,第三次中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处在资不抵债的境地。……国有企业何去何从?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苏静《国企股份制改革:风雨30年》
(1)据材料一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该公司的特征。
(2)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比,材料二中诺贝尔的两家托拉斯公司有何经营优势?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垄断组织的实质及其出现的原因、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国企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特点。如何理解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股份制所说的“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4)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据此,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股份制的历史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曾经说过,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1945年9月2日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广播演说:“今天,炮口沉默,一个极大的悲剧已经结束。一个伟大的胜利已经取得。……”
材料二

请回答:
(1)你赞同材料一中谁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2)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围绕主题,结合二战概况,谈谈你的认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成果内容。(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20世纪世界大战历史的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过分强硬、互不相让;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忍让退却。
材料二“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对侵略的伟大联合,就将陷于致命的危险。……我们拒绝同苏俄的自然合作,则将是最大的愚蠢。”
——丘吉尔
“当德国政府把自己的征服推广到其他民族的时候,任何欧洲国家都不能不认为是直接地、或最终地会威胁到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为争取和平而斗争(1938年9月-1939年8月)》
材料三(一)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一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伟大联合”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并没有实现,产生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宣言”是指什么?该宣言的签订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下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幅漫画:“三头怪兽”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什么? (有一国错即不得分)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