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沐浴用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由于即热式电热水器水流过即热,无需像储水式电热水器那样先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方可使用,减少散热造成的能量损失。所以它具有体积小、节能的优点。
(1)某品牌沐浴用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加热器分别由四条阻值为R1、R2、R3、R4(R1<R2<R3=R4)的电热丝通过多个档位控制,得到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但每种连接方式最多只有2条电热丝参与连接。现选取其中的四种连接如图所示,在这四种连接中,加热功率最大的是______(只填序号);若要得到比图中四种连接方式更小的加热功率,你认为可以采取怎样的连接方式:______。
(2)在家庭电路中,所选导线的横截面积应与家用电器的总功率相适应,以确保用电安全。右表是几种常见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即长时间通电的最大安全电流)。小明家现要安装一台最大额定功率为8.5kW的即热式电热水器,该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至少应选横截面积为______mm2的专用导线与之配套。
根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只蜡烛小
B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 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 .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2)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则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3)移去玻璃板后的那只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玻璃板前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如果实验时,把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____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___________的关系.
(5)某同学从对面的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的显示如图所示,那么他回头直接看钟,钟显示的应为()
A.20:15 B.21:05 C.21:15 D.20:05
(6)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看到的像是重影原因是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写出一条): 。
(2)如图:图 是水沸腾时情况;
水沸腾的条件是:
(3)下表:则该水的沸点是 ℃.水沸点没有达到100℃原因可能是:。
t/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t/℃ |
…… |
96 |
97 |
98 |
98 |
98 |
(4)本实验,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容器底,测出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
(2)实验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
(3)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线紧贴着纸板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接着,小华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
(5)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有关?于是制定了如图的探究方案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亮”或“暗”);玻璃板选择 (选“薄的”或“厚的”)效果更好。
(2)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 光”)的特点,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 的问题。
(3)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步骤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小芳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 “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 填“有关”或“无关”)
综合实践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保持孔的大小不变,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时,看到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 ,(选填“相同”或“不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而且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变 (选填“暗”或“亮”);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
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
(5)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光的 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