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2)父利其然也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不能称前时之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 B.不能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 |
C.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21、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举: |
|
②人恒过 |
过: |
|
③衡于虑 |
衡: |
|
④而后喻 |
喻: |
|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况 ①守时,府治 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奏上,罪止罚体,公之周旋 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文卷 烬
②喝使归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抵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 有裘葛之遗 |
岁:岁月 |
B.不必 余之手录 |
若:像,如同 |
C.生以乡人子 余 |
谒:拜见 |
D.言 而色夷 |
和:谦和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
A.有司业、 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C.自谓少时 于学甚劳
D.诋我夸 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号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已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②瞳:村庄。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少曾读书 ②故尝歌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3)张远度来到“ ”(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 (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