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节日文化是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的一朵奇葩。除夕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孩童“压岁钱”;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
⑴材料一中,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中这种异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2007年12月11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清明端午中秋)正式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体现了法定节假日向民族传统节日倾斜的原则。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理由。
(3)在我们身边,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却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热心。原因之一,是认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不强。请就如何增强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吸引力,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探究题
文化是城市之“根”、城市之“魂”。为了进一步认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校部分学生成立了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在全国,能与扬州一样拥有众多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的城市并不多,但拥有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就有了竞争优势。在扬州历史上很具影响力的鉴真等宗教人物,运河文化、以及扬州学派、扬州八怪等资源的挖掘还处在表象化状态。许多老字号悄然退出市场,没能为扬州现在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06年8月,市委和市政府再把建设“文化扬州”摆上了新的高度,出台了《关于打造“文化扬州”的实施意见》,文化必将成为扬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市委和市政府为什么把建设“文化扬州”摆上了新的高度?
(2)写出同学们可能采取的调查方法和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行动方案。
(3)请你就如何建设“文化扬州”提出至少三条建议?
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正是通过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团结一致,集中力量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举全民族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材料二: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今年是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此期间,各地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2分)
(1)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何意义?(4分)
(2)我们应怎样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3)请你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两条宣传用语。(4分)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会阻碍文化发展的多元化。(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