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 A.增强对地方的控制 | B.健全政府职能 | C.强化思想控制 | D.加强君主专制 |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
|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
|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
| C.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
|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
| A.李贽 | B.王阳明 |
| C.朱熹 | D.王夫之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 A.①②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 A.重征赋税 | B.独尊儒术 | C.实现仁政 | D.无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