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记者曾感叹:“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次“伟大传奇”指的是
A.井冈山会师 | B.秋收起义 | C.第三次反“围剿” | D.长征 |
胡适在总结五四运动时说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这段话表明胡适 ( )
A.彻底否定了五四运动的意义 |
B.不赞成青年学生涉足政治 |
C.否定了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 |
D.对于五四运动并不了解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 B.企业国有政策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