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密度大、硬度高,表面耐磨,常用于建筑装修,厨房台面等.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是
A.地震 | B.变质作用 | C.岩浆活动 | D.地壳运动 |
读“我国三个著名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对流经乙、丙两区域的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都很大 |
B.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
C.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
D.丙区河流水运条件优越,乙区河流水运条件较差 |
甲、丙两经济区都修建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 )
A.交通发达,便于运输核燃料 |
B.都是临海地区,有利于核电站建设 |
C.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 |
D.都能为核电站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
随着“十二五”期间另外2条特高压输电外送工程的开建(一条是哈密—郑州800千伏线路,另一条是新疆准东—重庆的1 000千伏线路),新疆电力发展有望出现质的飞跃。据此回答小题。新疆外送的电力主要包括( )
①风电 ②水电
③火电 ④太阳能发电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新疆电力外送将有利于( )
A.促进东部沿海地区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
B.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 |
C.把新疆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D.提高新疆的交通通达度 |
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结合下图回答小题。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 B.春小麦和玉米 |
C.水稻和油菜 | D.谷子和大豆 |
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
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年) |
东经 |
北纬 |
1949 |
121.97° |
43.57° |
1955 |
121.93° |
43.51° |
1960 |
121.94° |
43.54° |
1970 |
121.88° |
43.59° |
1978 |
121.86° |
43.63° |
1985 |
121.75° |
43.80° |
1990 |
121.80° |
43.68° |
1995 |
121.71° |
43.84° |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地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
读“2010年我国冬小麦麦收时间信息图”,回答小题。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降水 |
C.温度 | D.土壤 |
为制作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