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
| A.细胞膜被破坏 | B.染色体被破坏 |
| C.细胞内大量酶的合成受到影响 | 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 |
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15℃~125℃之间,其他有关数据如下表:
| 物质 |
乙酸 |
1−丁醇 |
乙酸丁酯 |
98%浓硫酸 |
| 沸点 |
117.9℃ |
117.2℃ |
126.3℃ |
338.0℃ |
| 溶解性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与水混溶 |
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乙酸丁酯的原因:乙酸丁酯的沸点高
B.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100℃
C.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加吸水剂蒸馏
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与氯气相遇可能冒白烟 |
| B.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被氧化 |
| C.氨气可以由所有铵盐受热分解得到 |
| D.氨气比PH3易液化是因为N−H键的键能比P−H键能大 |
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反应生成HX和HY,反应热分别为Q1和Q2,已知Q1>Q2,,则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沸点:HY>HX | B.还原性:HY>HX |
| C.稳定性:HY>HX | D.酸性:HXO4>HYO4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
| B.25℃时,1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A |
| C.12 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6NA个 |
|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
将一定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后,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整个过程中肯定能观察到的现象
| A.水层显棕黄色 | B.水层无色 | C.四氯化碳层显红棕色 | D.四氯化碳层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