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各指的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中的”“此”指代的是“形状酷似一顶古帽”。
B.“游客们穿梭其中”中的“其”指代的是“中华大地”。
C.“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馆的设计”。
D.“观众观众置身其间”中的“其”指的是“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

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应该删去的一项是(  )

A.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B.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
C.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下面对几段文字大一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④三段文字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外观形象。
B.第⑤段文字说明的国家馆“中国红”的精心挑选与视觉效果。
C.第⑥段文字说明的是地区馆屋顶平台上的“新九洲清晏”。
D.第⑦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先进科技成果,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中国国家馆的。
B.把中国国家馆称为“东方之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C.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从一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中国馆设计中环保节能的理念。
D.第⑦段文字的段内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3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栖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4 分)
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 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 字左右)。(3 分〕

阅读选段文字,回答段后问题。(共15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请简要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为什么听到钟声、祈祷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 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他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阅读
“遗产”13元
(1)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躺会儿,你吃完先去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2)我推开她得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摸了摸她得额头,她烧得像一团炭火。我将女儿抱起来,说:“咱们上医院。”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3)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4)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去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她突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
(5)赶到医院挂上急诊,忙碌了一阵后,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我松了一口气。值班医生告诉我,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
(6)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我感到了疲倦。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难受,浑身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7)“别瞎想。你肯定不是。”
(8)“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的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有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你……”
(9)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抓住女儿的手什么都说不出来。女儿怔住了,她异样地、静静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两个眼角滚落而下。
(10)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几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11)第二天上午,女儿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的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去后,我偷偷地打开了女儿地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只小布包,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落。
第(10)段中“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年没有哭过了。”而此时她为什么哭?
第(11)段中,当母亲把女儿确诊是一般性肺炎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搂紧了母亲的脖子,搂得很紧,而且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母亲,试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下女儿当时的心理。
小说塑造了母亲和女儿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请扣住文中语句简要分析原因。
小说中处处流露出最质朴最真挚的人情美,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让你最感动的3处。
看完小说,我们心潮起伏,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们似乎意犹未尽,请展开合理想象,为小说设计一个不超过80个字的结尾。

课内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第1段中的“钟声”意味什么?
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几段文字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韩麦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

⑴美戴斯国王从陌生人那儿学会了点金术,高兴地跳了起来,满屋子奔跑,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什么东西。他抓住一根床柱,它立刻变成了一根金柱子。他从桌上拿下一本书,手刚一碰,嘿!它竟成了一片薄薄的金片,他急忙穿上衣服,这衣服也就成了华丽耀眼的金衣服。国王从口袋里拿出眼镜戴上,谁知镜片已变成金片了,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⑵“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他想到花园去看看,在那里有许多盛开的玫瑰花,微风吹来,香气醉人,国王在花丛中来回走动,并毫不疲倦地使用点金术,一直点到每朵花,甚至连花蕊里的虫子都变成了金子为止。
⑶随后,国王就回宫殿与女儿一起吃早饭。长桌上放着咖啡、面包、烤鱼等食品。国王倒了一匙咖啡给女儿,女儿接过来惊奇地叫了起来:“刚才还是个瓷杯,怎么一下子变成金杯?”国王高兴地对她说:“我已有了点金术!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一边说,一边将一杯咖啡送到嘴中,可他嘴唇刚一触到咖啡,咖啡立刻变成了金液,随即就硬化成一块金子。看到这情形,他不禁大吃一惊。他随手又拿起一块面包,但还没来得及掰开,它已成了金块。国王几乎绝望地拿起一片烤鱼,不用说,烤鱼也立刻变成了金子。
⑷国王十分羡慕地望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面包和咖啡,就走到女儿面前,一面抚摸着女儿,一面请女儿拿片面包给自己吃。突然间,他心爱的女儿也成了一尊金像。
⑸国王发疯似地大声喊叫:“陌生人,快来呀!快来救救我的女儿!”
⑹不一会儿,陌生人就出现在国王的面前,说:“点金术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财富吧!”
⑺国王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给我解除点金术吧。”
⑻“你比以前聪明多了,美戴斯国王!”陌生人严肃地说,“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完全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跳进大花园旁边的那一条小河,在河中装瓶河水,把水洒在你要它变成原样的东西上。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
⑼国王快步跑到河边,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就跳进河中,想尽快将点金术冲掉。他还带了一瓶河水跑回宫殿,用水洒向心爱的女儿,水一落到女儿身上,他就看到这可爱的孩子双颊又恢复了红润的颜色!
⑽国王拥抱着女儿说:“孩子,是爸爸害了你。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点金术了。”
用自己的话解释第⑵段中的词语:
“大的好处”指:“小的不便”指:
“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在文中找出①最能表现贪婪性的语句、②最能表现灾害性的语句和③最能表现急于补救的语句,摘写下来。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第一段中“嘿”表现了国王的惊喜心情,不能删去。()
⑵第五段中把“我的女儿”改为“我和女儿”效果没什么差别。()
⑶结尾虽然只写到救回了女儿,但是国王会把原来被点的东西变回来的。()
如果将本文分成两个部分,应如何划分?为什么?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用“‖”在段落后分开)理由:

国王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有:等。(举出两个以上例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