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个灾难年。年初、年末的雪灾,酷热的炎夏,7级以上地震超过20次,海地、智利的大地震更是给这两个国家致命的打击,印尼的火山爆发、巴基斯坦的洪灾以及肆虐东南亚的超级台风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回答下列各题。专家认为,今年各种灾害之所以如此频繁、造成的损失如此巨大,是“天灾”,也是“人祸”。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不能完全避免
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是人们无视规律的结果,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
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变和创造条件,使自然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④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专家认为,暴雪成灾与全球变暖有关,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某些地方在冬季空气中的水汽增加,降雪量自然会增多,而全球变暖显然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表明
| A.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
| B.事物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联系 |
|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主观性 |
| D.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2010年6月22日召开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气候峰会认为:不断攀升的自然灾害数量加大了潜在损失的基数,也给保险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这说明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这说明
| A.幸福感作为人们的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
| B.幸福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
| C.幸福感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
| D.幸福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
哈大高铁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寒区高铁,以多项创新成果引领该领域“世界速 度”。它的建设充分借鉴了青藏铁路已有的技术成果,并针对哈大高铁工程特点,进行了无砟轨道路基试验,成功解决了 “冻胀”控制问题。哈大高铁的建设过程表明
| A.科技创新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
| B.创新需要继承和发展 |
| C.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 |
| D.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先导 |
在小组合作学习《生活中的矛盾》知识的时候,同学小赵根据自己对知识和生活的感悟,画了一幅漫画。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甲为普遍性,乙为特殊性 |
| B.甲为斗争性,丙为同一性 |
| C.甲为主要方面,乙为次要方面 |
| D.甲为主要矛盾,丙为次要矛盾 |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下列说法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
| B.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用小松树的成长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时人不识凌云木”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③新事物最初往往比较弱小
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