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下列两个反应:①H2(g)+I2(g)2HI(g) ②C(s)+H2O(g)
CO(g)+H2(g),下列状态能表明两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c.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e.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不变
A.abc | B.ade | C.ac | D.ae |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 |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
D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 ![]() ![]() |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 ![]() ![]() |
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 ![]() |
D.鉴定盐A的成分FeBr2: |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的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 nm~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
D.该分散系不属于介稳体系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时,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被蒸馏的石油液面下,且不触及蒸馏烧瓶的底部 |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并平视滴定管内液面 |
D.称量时,将纯碱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
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A.质谱法 |
B.红外光谱法 |
C.紫外光谱法 |
D.核磁共振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