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清政府的丧权辱国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D.德国对中国山东的侵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1979年我邀请邓小平访问美国,他立即回复下月就可成行。邓小平那次访美非常成功,一种好感和友谊很快在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之间建立起来。”促成“那次成功访问”的最重大因素是

A.中美关系解冻 B.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B.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