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
C.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 |
D.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 | B.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
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 D.民主制度科学完善 |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 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 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认为,11.9事件(即1989年柏林墙坍塌)比9.11事件(即2001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坍塌)的影响更为深远,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此事件
A.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 B.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
C.转移了美国的战略重点 | D.瓦解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 |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由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A.美元贬值使美国率先走出危机 | B.美元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
C.美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 D.美元坚挺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