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里“新”的含义是
| 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 B.“草市”有饮食设备 |
| C.南方城市兴起 | D.城市的职能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
|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
|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
|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 |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
|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
|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 |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