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规划追求的目标。
“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
注: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工业化通过拉动就业、增加收入等方式影响城镇化。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 0年全球平均26.1%的工业化率带动了50.9%的城镇化率。
材料二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来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四化”的同步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三 2013年初广东省政府审议并通过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整个规划一方面体现出广东将继续坚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广东省政府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诚意、形成多方合力的魄力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决心。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知识,说明“四化”同步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相对应的。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知识,为广东省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美丽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年份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项目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GDP |
314045 |
9.6 |
340903 |
9.2 |
397983 |
10.3 |
471564 |
7.8 |
财政收入 |
61330 |
19.5 |
68518 |
11.7 |
83080 |
21.3 |
103740 |
24.8 |
城镇居民收入 |
15781 |
8.4 |
17175 |
9.8 |
19109 |
7.8 |
21810 |
8.4 |
农村居民收入 |
4761 |
8.0 |
5153 |
8.5 |
5919 |
10.9 |
6977 |
10.9 |
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1)班在学 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 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2) 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方法论意义。
(3)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观点。(ll分)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蓝皮书: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 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0. 7%下降到2011年的44. 9%,而同期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0〜55%。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 方案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历时九年,多易其稿,艰难出台。有专家指出,收入分 配改革说到底是对现有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涉及区域之广、阶层之多、利益之复 杂,都使其推行举步维艰。因此,要继续推进改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胆识。
(1) 概述材料一和表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ll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