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2010年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超过今年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
请你为解决城市“堵车”问题,从公民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6分)
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恩格斯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都属于哪个哲学派别?它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11月11日,又称“双11”,这个原本因包含4个“1”被人们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自电商淘宝在2009年的“双11”进行折扣促销创下销售纪录后,被赋予新的意义。 高二(7)班同学就此开展探究活动。
◇收集与整理
2009-2013年“双十一”淘宝系交易额变化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探寻与解决
漫画《降价了》
注: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络消费安全报告,在网络消费投诉中,实物与宣传不符的占18%,质量方面的问题占28.8%,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占35%,不履行三包义务的占10%。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探讨与争鸣
在课堂上,“双十一”现象也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兴趣,大家各抒己见:
同学甲:与大米、食盐不一样,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商品,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也是销量最大的商品。
同学乙:火爆的“双十一”在带给电商暴利的同时,实体店的经营状况有所下降,进而带来价格下降。
同学丙:光棍节网购狂欢火爆的背后,隐藏的是消费者对于物美价廉的商品的渴望,是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同时也是网购平台对传统商业运作模式的冲击。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中相关观点的合理之处作出解释。(任选两个角度)
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且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温暖人心、令人鼓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实现“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材料一: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半数人认为新能源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决不能绕过普通消费者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国将加大从消费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倡导“绿车”消费,激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并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消费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作用,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将不会太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说明倡导“绿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从而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能使劳动者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