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根据《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注:07年年末广义货币(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
材料二:
2003-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注:国际公认CPI警戒线为3%。
分析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各是什么?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反映的经济形势?(14分)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增设了文化分论坛,探讨亚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已经译成缅甸语,借助“中国电视剧走进东盟”项目。今年上半年在缅甸播出。该剧把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制作者以“轻喜剧”的形式,把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演绎得酣畅淋漓,深受观众善爱。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剧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断扩夫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则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2)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经济成本;同时强化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引导,避免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又好又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
材料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东省委指出,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促进山东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体制,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哲学依据。
(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球性问题。片面发展观、狭隘的人类主宰观、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科技万能论等观念,对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找出下列环境伦理观念与其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环境伦理观念 |
表现 |
|
①片面发展观 |
A.只要科学技术足够发达,人类就不愁解决不了资源短缺、生态平衡等问题 |
|
②狭隘的人类主宰观 |
B.谁占有和消费的物质财富更多,谁就更幸福 |
|
③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
C.人对自然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伦理原则的约束 |
|
④科技万能论 |
D.只注意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 |
(2)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世界大选之年,美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进行了大选。某班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什么是大选,同学们通过网络搜索到以下信息:
大选(generalelection),是指在多党制条件下,决定由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公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不同国家的大选具体含义不同,在英国和日本是指议会选举,在美国和法国是指总统选举。从法国社会党候选人奥姆朗与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克奇的唇枪舌战,到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与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的剑拔弩张——从花样翻新的竞选策略,到为讨好选民而做出的种种“承诺”——2012年西方大选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1)请指出上述国家“大选”具体不同的原因。
(2)如果以“我看西方大选”为题写一篇小评论,请你列出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