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 A.柳公权《玄秘塔碑》 | B.王国维《人间词话》 |
| C.李贽《焚书》 | D.关汉卿《感天动地竇娥冤》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该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 B.抑儒尊法 | C.抑儒抑法 | D.尊儒尚法 |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五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人才为己所用 |
|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化 |
| D.魏赵齐楚四国是恐怖势力的策源地 |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A.分封建国 | B.剥夺王侯爵位 | C.推恩令 | D.“附益之法”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些情景,他认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文官结成集团。有的学者认为,形成许多文官派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
| C.同年考中举人或进士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