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坐标平面的第Ⅰ象限内存在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第Ⅱ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足够长的挡板MN垂直x轴放置且距原点O的距离为d。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若自距原点O为L的A点第一次以大小为v0,方向沿y轴正方向的速度进入磁场,则粒子恰好到达O点而不进入电场。现该粒子仍从A点第二次进入磁场,但初速度大小为2v0,为使粒子进入电场后能垂直打在挡板上,求粒子(不计重力)在A点第二次进入磁场时:

(1)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2)粒子到达挡板上时的速度大小及打到挡板MN上的位置到x轴的距离.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3A);
(b)电压表(量程3V、15V)
(c)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①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A;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②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物理——选修3-3】


(1)如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和100℃)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试解答下列问题,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① 油酸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② 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请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1)有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内阻,现在要把它改装成一量程为Um=3的电压表。
①在虚线框中画改装电路原理图,并计算出所用电阻的阻值。
②某同学完成改装后,把这只电压表接在图示电路中进行测量:已知电阻R=1,断开电键S时电表读数U1=;闭合电键S时电表读数。试根据他所测出的数据近似计算出这只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并说明你所作计算的近似的依据。

(2)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一般是采用“三步走”来实施的:首先利用大推力火箭把卫星(携带推进器)送入近地圆轨道I;经过调整后,启动所携带的推进器一段时间,使卫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Ⅱ;再经调整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再次利用推进器,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轨道情景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分别为椭圆轨道Ⅱ与圆轨道I和Ⅲ的切点。

①比较卫星I、Ⅱ运动经过A点的加速度a 、a,并简要说明理由.(推进器不在工作状态时)答:a a(填“>”、“<”、“=”)理由:

②比较卫星分别沿轨道Ⅱ和Ⅲ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关系(推进器不在工作状态时)(填“>”、“<”、“=”)
③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面处重力加速度,同步卫星的周期T=8.64×104s。利用以上数据求出卫星在同步轨道上的运动速度(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用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1(a)、(b)所示。这根金属管内径读数是 cm,外径读数是 cm,管壁的厚度是
cm。

图1

一个电灯,电阻为4R,试设计一个电路,使电灯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尽可能大,可利用的器材有:一个电动势




,内阻为的电源;一个最大阻值为R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设计实验电路,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2)灯泡两端电压可调节的范围是多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