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
|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名称 |
建立时间 |
地点 |
代理人 |
| “满洲国” |
1932年8月 |
长春 |
溥仪 |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
1939年9月 |
张家口 |
德穆楚克栋鲁普 |
|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
1940年3月 |
南京 |
汪精卫 |
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人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
| C.促进了民族融合 |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
| B.九一八事变 |
| C.伪满洲国建立 |
| D.苏联对日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