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并结合图中A城市最低气温资料回答问题。

(1)一位在A城市留学的中国学生,1月份乘轮船回国探亲,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发现风浪很大,船员解释说:这是这个季节该海域常见的现象。请你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并说明其对航行的影响。
(2)分析该时段A所在国家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及其原因。
(3)A城市所在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试分析该国发展畜牧业的区位优势。
(4)图中河流B为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航运价值大,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A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B为东南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图B
(1)据图B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其成因是。据图A、图B,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F是
(2)当图A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图C是图A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A、图C,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图C
(4)指出图B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促使美国轮胎生产商将厂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
材料二: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世界90%的天然橡胶产于亚洲,而天然橡胶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
材料三: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1)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行惩罚性关税后,美国轮胎产商将可能把厂房转移至印度尼西亚,简析印度尼西亚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从原料、劳动力、交通进行分析)。
(2)高温多雨是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条件。从地理位置简析印度尼西亚具备该条件的主要原因。
(3)印度尼西亚地质灾害频发,简述其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超级强震引发浪高达10米以上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二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本境内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0%,人口约1.3亿。
材料三日本的位置示意图

(1)简述日本冬、夏两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原因。
(2)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智利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④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日本有50多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占本国总电量的30%,是世界核电使用较多的国家之一,分析日本修建核电站的原因。
(4)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备受关注,由于受洋流影响,北美西海岸会遭受到核泄漏的影响,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核泄漏引发了人们对核安全的思考,因此日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核能,转而发展清洁能源,请写出至少写两种清洁能源

读图,回答:

(1)图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参与此作用的大气成分是空气分子和
(2)图中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云层越该作用越强。
(3)图中臭氧可以吸收,主要分布在层。
(4)图中二氧化碳、水汽、尘埃主要分布在层,这些成分对均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5)综上所述,此图所示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作用。

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A处用阴影画出夜半球部分。
(2)写出A、B、C、D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图中四点最靠近近日点的是_______;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________。
(4)由A点到C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转到D位置时,南半球正值________季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