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
|
(1) 场所I是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用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当光照强度达到最大时,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内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 图中D代表的物质是_____,场所III中的C进入同一细胞的场所I,需要穿过_____层生物膜。
(3) 在场所III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则同位素最先出现在[ ] _____
中(括号内填写图中的字母)。
(4) 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图中与之有关的物质是[ ]_____(括号内填写图中的字母)。
(5) 若该植物是种在温室中的西瓜,为提高其产量,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施用有机肥 | B.放入传粉昆虫 |
C.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 | D.提高昼夜温差 |
(6) 若用同位素18O标记图中的A,小动物以该植物叶片为食,则一定时间后,小动物细胞内含18O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序号,供选答案: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糖原④氨基酸⑤脂肪)。
图中所示为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右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A与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C与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苔类的能量最多有___%的传递给生物A。
(4)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生物E和生物F的关系的是_________。
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点:池塘
(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3)调查项目:
①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成分。
(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则图中的①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休息 |
与其它物种关系 |
进食 |
其他活动 |
|
物种A |
20% |
15%追逐物种B |
55%吃植物 |
10% |
物种B |
20% |
25%被物种A追逐 |
45%吃植物 |
10% |
物种C |
75% |
15%吃物种A |
10% |
|
物种D |
75% |
20%吃物种C |
5% |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物种C与物种A的关系属于________。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
(4)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开始的。
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是_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