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如右图所示)。
(1)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BYB和XBYb外,还 有 。
②现将两只刚毛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既有刚毛,又有截毛,雄果蝇全为刚毛,则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 。在研究统计子代时发现有一只XXY的截毛果蝇,分析其变异是由于形成配子时发生的。该变异发生在 (雌果蝇或雄果蝇)的 (时期)。
(2)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XR_Y_),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 的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 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BYB;
② 如果子代
;
③ 如果子代
。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
样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样方面积(m2) |
1 |
1 |
1 |
1 |
1 |
1 |
田螺数量(只) |
15 |
18 |
15 |
19 |
15 |
14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部分组成。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终止子的功能是。
(2)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RP1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GUG、CUU,则基因1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3)图示表明,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RP1能与mRNA分子上的RBS位点结合,从而导致mRNA,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减少。
(4)大豆中的一种成分——染料木黄酮因能抑制rRNA形成而成为抗癌药物的成分,试结合题中信息分析染料木黄酮抗癌的机理。